“電池危機”或許是近半年以來,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中出現(xiàn)頻次*高的一個詞。前有廣汽?曾慶洪?吐槽電池賣得太貴,后有?朱華榮?抱怨電池產能不足,總之只要一提到汽車電池那基本上沒有哪家車企是不叫苦的。
電動車主們,你們真的需要那么大的電池嗎?
的確,目前動力電池原材料的瘋漲,引發(fā)了國內動力電池產業(yè)的一系列連鎖反應,電池價格飛漲以及產能不足,給車企的產銷計劃帶來了不小的麻煩,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車企如今遭的罪,也與當初他們在營銷宣傳上過于強調“電池性能、容量”等參數,不無關系。
畢竟,在如今消費者的認知里,續(xù)航水平早已成為大家比較各家電動車產品的重要標準,而廠家也不得不為了滿足消費者的這種需求而不斷推出電池容量更大的車型,在電池技術尚未取得大突破前,這也是*為有效的辦法,而電池供應需求快速增長也與當前電池行業(yè)產能的不足,產生了嚴重矛盾。
但*近有人提出了一個有趣的問題,引發(fā)了網友的熱議,那就是對于大多數普通電動車主來說,我們真的需要續(xù)航那么長,容量那么大的動力電池嗎?我們真的需要為了徒增的電池成本,而付出更多的車價嗎?
或許答案是,不需要。
從目前市場上電動車的主流水平來說,正常情況下,一輛電動車的實際續(xù)航應該能夠達到300公里至500公里的水平,而這一里程數量幾乎可以滿足絕大多數人城市代步及近郊出行的需求。
而盡管現(xiàn)在國內的充電樁系統(tǒng)還未達到完全普及的程度,但從覆蓋面來說,基本上大城市之間的高速公路網絡都能夠找到充電樁,雖然在充能效率方面電車不如燃油車,但耐心等一等,其實都還是能夠充滿電的。
說到底,“續(xù)航焦慮”其實只是一種安全感缺失的表現(xiàn),畢竟汽車對于普通人來說也算是一個可以“移動的家”,誰也不想半路被撂下,加上廠家的過度宣傳,才造成了如今的局面。
車企為了吸引消費者,不斷推出更強動力和續(xù)航的產品,但這種性能實際上已經遠遠超出了普通用戶的需求,而多出來的電池成本使得電動車的價格普遍高于傳統(tǒng)燃油車,而隨著電池需求的不斷加大,供應鏈又出現(xiàn)了問題,造成了成本的進一步走高,盡管車企老板們叫苦連連,但*終買單的其實還是消費者自己。
電動車主們,你們真的需要那么大的電池嗎?
有相關機構的研究表明,30千瓦時的電池在密度比60千瓦時的電池少了一半,但實際上續(xù)航上卻沒有一半的差別,至少小容量電池完全可以滿足用戶需求,而電池體積過大也會使得車身變得臃腫影響操控,并增加重量,反噬續(xù)航,*后得不償失。
因此,如果市場對電池的需求能夠回歸到理性層面,那將會大大減少對原材料的需求,從而緩解如今的電池供應鏈危機,*后包括車企、消費者在內的每個人都將獲益。
本文轉載自長江有色金屬網,內容均來自于互聯(lián)網,不代表本站觀點,內容版權歸屬原作者及站點所有,如有對您造成影響,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予以刪除!